贵阳是这样的一座城

提示:此篇携带强烈的个人视角,身体不适者请绕道!

十多年前,我坐了43个小时的火车,踏上贵阳这片土地,发现马路上跑的不仅仅是汽车,还有马,排的不仅仅是废气,还有马粪。在这片土地上,你站在任何一个地方,比上海东方明珠的塔尖还高,据此我来之前,特意去了趟上海,只是没有爬上东方明珠的塔顶。道路拥挤,开门见“山”,空气清爽,云淡风轻,这是贵阳给我的第一印象。

夏天,在老家大部分时候闷热的连蚊子都懒得出来,而在这里,第一个晚上睡觉就需要盖被子;我呆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 — 花溪(贵阳本地人把这个名字给读废了— 华期),果真是有花有溪的地方,花溪公园,夏天是个绝好的去处,我在这里爬过山,游过泳,吃过烧烤,谈过恋爱,除此之外,花溪这个地方没有多少高层建筑,相对于贵阳市其他几个区显得整洁许多,重要的是贵州最重要的几所大学就在这里。我工作的地方门前有条河,花溪河(现在改名十里河滩,到处都是卖鸡qiao(鸡屁股)的小贩,完全被破坏),河水清澈的难以置信,我们几个男同事夜晚经常去裸泳,畅游在山水之间--无非就是这样。

贵阳城,不大,据说位于贵山之南,由此得名。城市特点就是山,但是它“山”的没有重庆那么野,可是对于我这种平原地区长大的孩子还是不习惯,感觉拥挤(也许是被山包围的缘故),还有就是各种地下通道,防不胜防;城市道路狭小拥挤,占道经营,路面卫生状况非常糟糕;但也因为山,赋予这个城市另一种特色,郁郁葱葱,满眼的绿,林城是贵阳的另外一个名字,城如其名。在这个绿色的城市里最能体现这个特色的,就是位于城中心的黔灵公园,一个天然氧吧,更奇特的是黔灵山山顶有一面湖,青山环绕,美不胜收,公园里常年猴子出没,从没把游客当外人,不给吃的,就主动从游客手里自己拿。

古镇青岩,离贵阳城很近,几十分钟的车程,是贵阳市民周末游的好去处,最爱吃的青岩卤猪脚加冰粉,绝配;宋城墙和高大的牌坊,以及那些被脚步和雨水磨光发亮的石板街是吸引游客的最大亮点。

贵阳城最大的特色不是白天,而是晚上10点以后的夜生活,出了名的合群路夜市,吃客人头攒动,各种娱乐场所,更是人们趋之若鹜的地方,吃喝玩乐是大部分年轻人向往的生活方式,消费才是这座城市的主题。贵阳有句谚语:地无三里平,天无三日晴,人无三两银,最后一句形容的就是人们消费观念非常超前,但是不劳动,不发展,光靠消费观念超前,到最后就只能喝西北风。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,贵阳城有100万人口,其中20万在工作,其他80万在麻将馆;虽然夸张了点,但也反映出贵阳人民劳动积极性有多落后,特别是年轻人,找个差不多的工作,打打麻将,月月光就比较安逸了,在我接触到的年轻人中,能积极上进,居安思危的少之又少,简直就是屈指可数。举个极端的例子,以前一个同事,毕业后在同一个单位里面一直待到现在,即使原单位已经倒闭,现在还跟着原单位老板后面,不晓得一个年轻人要把青春糟蹋成什么样子,才能有一点自己的理想。

自己所在的IT圈子,本地的软件公司绝大部分属于小作坊,接到单子就挣点,技术积累和行业前瞻无从谈起,外地成规模的公司在本地一般都是接到电信、电力这些国企大单子,才会在本地设立分公司,使用总公司开发好的产品,然后招些本地的实施人员,进行后期维护,这种方式对本地软件人才的培养也起不到多大作用。贵阳唯一一家上市公司,作为政府重点扶持的IT高新技术公司,对贵州整个IT行业,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带头作用,这里的原因据了解也是多方面的,当地政府拿上市公司作为招牌,为提高自己政绩完全不顾市场,而公司的发展也受限于政府等因素,不能独立自主发展。大环境的影响,导致优秀人才的离开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。 但是近年来,随着贵阳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的发展,已经有一批较大的企业来本地投资发展,像惠普,富士康等,同时也涌现了一批以大数据为核心概念的企业,分别在自己的行业内深耕细作,基于本地生活同样也出现了很多小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,在政府大力扶持的背景下,一幅欣欣向荣的场景。虽然我个人对这种概念的炒作持保守态度,但还是希望有那么一两个企业能够脚踏实地,突出重围,繁荣贵阳的IT圈。我自己所在的食品安全行业是贵州七朵云之一,也是最靠谱,最有干货的一朵云,希望能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。